close
references:
[1]http://www.epsport.idv.tw/epsport/week/show.asp?repno=13&page=1
[2]http://epsport.ccu.edu.tw/epsport/ep/show.asp?repno=64&page=1
[3]http://www.400m.idv.tw/400mv3/injury

- - -以下節錄- - -

運動生理週訊(第13期)[1]-王順正


脛前疼痛的診斷與治療並非極為複雜,
運動員與社會大眾出現脛前疼痛的症狀時,仍然可以在適當的治療與復健後而完全康復。
不過,脛前疼痛的問題也不是簡單到將運動員交給醫師即可。
如果不能完全瞭解脛前疼痛的症狀、形成原因、以及治療方法等,不僅相當容易惡化或復發,
甚至會使得極具潛力的選手就此沈寂,也會造成患病的社會大眾誤以為「運動有害健康」。


脛前疼痛可以依據傷害的程度區分為四級。
第一級脛前疼痛是指,只有在跑步後才會出現暫時性疼痛或不舒適感,而且這種狀況才剛發生;
第二級脛前疼痛時,跑步過程中即會有脛前疼痛情形,但不會影響運動表現;
第三級脛前疼痛,則在剛開始跑步時就會有顯著的疼痛現象,而且會限制跑步的表現;
第四級脛前疼痛時,在休息不運動的狀況下,就會有脛前疼痛的情形。


由病理生理學(pathophysiology)的觀點來看,
第一級傷害的原因,在於肌肉微小發炎(minor inflammation)與肌肉功能下降;
第二級傷害的原因,主要是較不嚴重的肌肉與肌腱發炎而引起;
第三級傷害的原因,主要是肌肉與肌腱發炎、骨膜炎(periostitio) 、或骨骼的微小創傷(microtrauma) 所引起;
第四級傷害的原因,則是因為軟組織功能下降、肌腔隙症候群(特別是有腫脹出現時)、或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 而引起。

由此可見,脛前疼痛的形成是漸進的,
傷害的程度往往會因為跑者對此類傷害的瞭解情況,而會有不同情況的發展,
較有概念或認識的運動參與者,往往能夠迅速避免脛前疼痛的形成或惡化。



如果依據脛前疼痛的部位來區分時,
通常以小腿前內側的「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或
「前脛痛(anterior shin splint)」、外側肌腔隙症候群(exertio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脛前肌拉傷(anterior tibialis strain)等較為普遍,
而且最常出現在小腿上端或下端三分之一附近(大部分為下端)。

疲勞性骨折、骨膜的撕裂性疼痛、或者肌腔隙症候群等,皆可能是造成疼痛的主因。
由於,脛骨、脛骨骨膜與小腿後側深層肌群是緊緊相靠的,而且可以直接由外表簡單分辨位置,
因此,傷者雖然無法在傷害的初期即明顯診斷出小腿前內側的傷害狀況,卻也能夠大略的評估傷害情形。

小腿前外側的肌群、腓骨骨膜與腓骨的傷害狀況,
則因為小腿前外側肌肉的包附,比較困難由疼痛的部位來分辨。

有時候藉由患者的症狀(疼痛的範圍、部位、程度),能夠進行簡單的脛前疼痛傷害情形分辨,
不過其診斷的結果,有時並不具積極意義。
例如大部分的脛前疼痛,皆僅是運動引起微血管的滲透增加,
導致肌腔隙間發生腫脹和壓力增加,進而形成患部的缺血。
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與伸展肌肉,可能導致惡性循環的狀況,
傷害與疼痛會因此而愈來愈嚴重,甚至疼痛部位會逐漸蔓延開來。

如果疼痛的部位極為固定,而且跑步與地面衝擊時會有刺痛感,則可能是疲勞性骨折的傷害症狀。
通常,脛前疼痛的影響長達幾個月以上時,幾乎皆合併二種或三種形式的傷害。
在傷害復原的後期,進行患部的X光攝影,才能夠確實分辨出受傷的狀況與形式。



形成脛前疼痛的原因,可能是踝關節解剖構造缺陷、踝關節的柔軟度與肌力不佳、
跑步時踝關節的過度旋前(hyperpronation)、腳跟腱(achilles tendon)過緊、
脛前與脛後肌力不平衡、改變原有的運動形式(新跑鞋、新地形、
跑步地面太硬、運動量急遽增加、強度提高等)、
在運動場內一直以相同的方向跑步(會使外側腳過度旋前)、跑鞋使用過久避震效果減少、
身心疲勞形成新陳代謝機能減退、女性跑者的骨質疏鬆症(可能合併無月經與疲勞性骨折)、
以及鈣質攝取量不足等。由此可見,診斷脛前疼痛的症狀時,除了疼痛症狀本身的評估之外,
亦應瞭解運動者的病史與運動參與史,特別是傷者在受傷時或傷害惡化過程中的運動情形、
跑步動作與環境、營養狀況、以及身心健康情形等,都是判斷脛前疼痛的重要資訊。
如果沒有找出病因,脛前疼痛的復發相當普遍。



治療脛前疼痛時,休息與運動量減少是避免惡化的最基本安排。
透過游泳、騎腳踏車、或其他不會增加下肢負荷的身體活動方式,
不僅能夠維持身體的基本運動能力,還可以達成避免傷害惡化的危險。
增加兩次運動參與的時間間隔,也是相當有效的基本處理方式。
此外,冰敷患部、伸展小腿各肌群、減少運動時的體重傳遞(運動鞋、鞋墊、矯具的使用等)、
非類固醇消炎藥物、以及貼紮等,都是治療脛前疼痛時必須同時考量的治療方法。


對於社會大眾來說,如果你(妳)在運動(特別是跑步、快走等)過程中或運動結束後,
會有小腿前側輕微疼痛或不舒適的狀況出現時,即應適當考量運動的環境是否適當?
運動的強度與量是否過多?或者增加太快?踝關節的活動能力(柔軟度與肌力)是否太差?
有否身體上或心理上的疲勞狀況?鞋子是否使用過久沒有更換?特別是在休息一段時間沒有運動後,
重新開始參與運動者,更應注意到逐漸增加運動負荷的概念,小心避免運動的可能危險,
確實享受運動的樂趣。

- - -

擷取部份[2]


形成跑者下肢運動傷害的原因:

<個人的因素>     
性別        
年齡        
跑步經驗      
身高體重      
下肢關節柔軟度   
下肢肌力      
營養(鈣質)的攝取  
先前的傷害     
          

<訓練的因素>
每週跑步距離
競賽經驗
伸展運動
跑步地面
晨跑或晚上跑步
每週跑步次數
跑速
腳著地時的動作
跑鞋

(修正至Macera,1992)

ps:每個細項都有詳細的介紹,請自行查閱||

舉個例子:
腳著地時的動作

當跑者的腳在跑步著地的同時,踝關節的內翻與足背收縮動作,
將可以避免腳與地面的巨大撞擊。
但是,如果跑者的腳在著地時前腳(forefoot)有過度旋前的現象,
則會使小腿前側與前外側肌肉在著地時進行較大的離心收縮( eccentric contracrion),
特別是在上坡跑步時離心收縮的現象會更加嚴重,因而加重脛前肌肉的負擔。
Messier & Pittala(1988)的研究亦發現,擁有脛痛病史的跑者,
在跑步時的最大旋前角度與最大旋前速度上,顯著大於沒有脛痛的跑者。
在正常的狀況下,跑者跑步時腳跟著地後的瞬間,
跑者的體重係沿著足部外側緣傳遞,此時足部呈輕旋後(supination),
接著體重自外側經過橫弓( transuerse arch)轉移到足底肉球,此時足部由正中位變為旋前,
使得足部可以平穩的接觸地面,最後在足部恢復旋後之時,以大拇趾作為固定橫桿來完成離地動作。
如果足部太早或太慢才變成旋前姿勢,則在足弓、踝關節、脛腓骨和膝關節皆可能會出現種種問。
事實上,藉由跑者跑鞋的磨損情形,即可以清楚的分辦出跑者的著地動作是否正確,
跑鞋內側磨損較多的跑者,顯示他跑步時腳有過度旋前的現象,容易形成下肢運動傷害。


- - -

以下節錄[3]


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基本觀念來區別狀況,
就是造成疼痛的組織,
究竟是 骨頭(stress fracture)、
骨頭外的骨膜或是肌腱附著處(MTSS)、
還是肌肉因為腔壓過高進而缺血(compartment syndrome) 所造成的疼痛。


這三種狀況的特點分別是:

> 疲勞性骨折
在脛骨上有局部壓痛點,振動(在該處敲擊、施以超音波、或甚至放一個振動中的音叉)會引起疼痛、
跑步會加重疼痛,嚴重時則連休息、走路都會痛,甚至在晚上睡覺時痛醒。
常在跑步時地面反作用之衝擊力沒有適當的吸收(如足弓柔軟度不佳、跑鞋吸震性差、堅硬的地面),
訓練的量或強度突然增加、訓練方法突然改變而沒有逐步調整適應等狀況下造成。

>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MTSS)
在脛骨前內側緣稜線(為Soleus比目魚肌之內緣附著於脛骨骨膜處)的壓痛,
範圍從2-3公分到約小腿一半的長度都有可能。
在運動中未必會疼痛,但在運動結束後反而感到疼痛,甚至第二天清晨可能是最痛的時候。
檢查常會發現患者足部過度向內側緣旋壓(excessive pronation)。

> 運動引起之慢性腔室症候群(exertional chronic compartment syndrome)
疼痛可能在脛骨內緣或是小腿肌肉,常會合併肌肉緊繃的感覺。
也可能會合併有神經受壓迫所產生的刺痛或麻感,或是肌肉無力。
常隨著運動時間的增加而開始疼痛,在休息時疼痛逐漸減輕。壓痛並不明顯。



---------------------------------------------------------------------------------



結束了啦,結束了。
呼...





結論就是,

我就說跑步不是個好物嘛!!!!!!!!!!!!!!!!!






會這麼認真是因為不知道最近到底是什麼症頭..
而且貼上來也是因為它說:
"傷害的程度往往會因為跑者對此類傷害的瞭解情況,而會有不同情況的發展,
較有概念或認識的運動參與者,往往能夠迅速避免脛前疼痛的形成或惡化。"


快有點概念吧!!各位捧由!!






嗯..
所以說我到底要不要去看醫生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du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